5月21日那声刺耳的金属断裂声,至今仍在朝鲜东海舰队指挥部回响。这艘被寄予厚望的5000吨级新锐驱逐舰,如今像块生锈的铁疙瘩瘫在清津港码头,船底与海底来了个“亲密接触”。更扎心的是,十日过去,抢修队连让舰体重新浮出水面的基本操作都没完成——这哪是修军舰,简直是给海军战斗力“拆台”!
平壤方面原本画下的“七天复工”大饼,现在成了国际军事圈的笑柄。知情人士透露,金将军在最近一次高层会议上直接摔了茶杯,斥责相关负责人“把将军的信任当擦脚布”。要命的是,这场救援闹剧正演变成朝鲜军改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。
就在救援队磨洋工的当口,朝鲜海军司令金明食的职业生涯也跟着翻了船。这位掌管三军海权十载的“老水兵”,上周还在陪同金将军视察元山基地,转眼就从公众视野里彻底消失。
最蹊跷的是朝鲜官方发布的会议录像:前半段还端坐主席台的金明食,后半段竟被剪辑得无影无踪。更诡异的是,当镜头扫到会议室门口时,两名黑衣人员疑似押送某位高阶军官的画面,被军事观察家反复定格分析。
“这操作比好莱坞谍战片还刺激。”韩国国家情报院前分析师朴俊浩指出,“朝鲜处理高级将领向来有‘消失术’传统,但像这样在官方录像里动手脚,基本等同于公开处刑。”
要说金明食的陨落,堪称朝鲜军界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的典型案例。十年前,他可是金将军身边的“大红人”——2017年那次元山视察,金将军直接摘了他的大檐帽扣在自己头上,这亲密举动曾让多少军官眼红。
但这位海军司令的仕途,从根子上就埋着隐患。翻开他的履历表,前半段主业是搞地方建设,直到2015年才空降海军系统。更要命的是,他力排众议把5000吨级舰建造任务交给清津造船厂时,这个厂子还在造千吨级渔船!
“这就好比让修自行车的去造高铁。”中国军事专家张召忠打比方道,“清津厂连大型龙门吊都没有,船台吃水深度也不够,这舰造出来不沉才怪。”
随着调查深入,一条盘根错节的利益链逐渐浮出水面。军需工业部副部长李亨先已被“控制”,清津造船厂四名高管集体“喝茶”,但真正的风暴眼,直指朝鲜军工体系积攒多年的沉疴。
据联合国安理会报告,朝鲜每年通过非法渠道采购的军工原料中,有37%流向了“不具备生产资质”的国企。金明食案暴露的,正是这种畸形体制下的必然结果:为了完成政治任务,不惜让外行指挥内行,用官僚意志替代专业判断。
“这哪是造军舰,分明是玩俄罗斯轮盘赌。”俄罗斯《军工信使》杂志犀利点评,“当‘忠诚’成为唯一考核标准,技术规范就成了废纸。”
随着金明食被查,朝鲜海军建设蓝图正遭遇系统性危机。这艘沉没的驱逐舰,本应是朝鲜海军迈向远洋的“敲门砖”,如今却成了压垮旧体制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
更严峻的是,此次事故可能打乱整个朝鲜军事改革节奏。要知道,金将军去年刚提出“海军现代化2030”计划,如今主力舰还没出海就趴窝,后续舰艇订单还敢不敢下?技术合作还找谁谈?
“现在最尴尬的是俄罗斯。”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分析,“朝鲜原计划引进的‘现代级’驱逐舰技术,现在怕是要黄了。”
结语:当5000吨的野心撞上1000吨的现实,朝鲜海军这记“乌龙球”踢出的不仅是技术短板,更是体制痼疾。金明食的结局或许能平息一时民愤,但如何根治军工体系的“虚胖症”,才是平壤方面真正的考验。
被查人员:金明食(海军司令)、李亨先(军需工业部副部长)等6人(日本NHK电视台卫星影像分析)
清津造船厂历史:1953年建成,此前最大建造记录为1800吨级渔船(朝鲜劳动新闻2020年报道)
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